最近,各地的搶房大戰(zhàn)是愈演愈烈,各地政府的限價造成的一二手房價格倒掛,是這一亂象的主要推動原因,但我們似乎并不打算解決這個問題,搶房大戰(zhàn)從去年持續(xù)到現(xiàn)在,而并沒有任何的補救手段。乍一看調控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,但是炒房的氣氛不減反增,調控結果是南轅北轍。
買了房子,如果你租出去,其實我們也能忍受,畢竟多套房持有者也增加了租賃市場供給,買房的越多,租金也應該越便宜。但最可氣的就是純粹的炒房,囤房,買來房子坐等升值而不往外出租,要么就是開發(fā)商捂盤惜售。不賣不租,好端端的房子就空在那里,一邊是大家住房難,一邊是資源的極大浪費。這種空置房有多少呢?一二線城市恐怕在20%左右,三四線城市恐怕在30%以上。遠遠超過了國際上10%的警戒線。
空置房的數(shù)量全部來自于民間調查機構的數(shù)字,十幾年過去了,官方竟然沒有一個準確地統(tǒng)計,不得不說真的很奇葩。在動輒大數(shù)據,動輒云計算,區(qū)塊鏈,人工智能的今天,連用戶行為都能時刻記錄,隨時追蹤,但是一個城市究竟蓋了多少套房子,不知道,有多少套房子常年不住人,也不知道。我們不禁要問一句,這種數(shù)據真的很難嗎?起碼在北京,上海,深圳,杭州這種地方,應該不是什么困難事吧,你不用統(tǒng)計違建的房子,只需要把接了國家電網的,帶自來水的房子統(tǒng)計出來就行,但連這個數(shù)據竟然也是缺失的,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懷疑,這是在故意掩蓋真相了。
至于空置房的統(tǒng)計,確實是全球一大難題,以至于沒有一個國家解決的好,因為空置房認定標準比較難,比如我長期出差,一禮拜怎么也有4-5天不在家,你為什么說我的房子空置?或者我去美國度假了,要不長期住外了,最近半年不在家,你也不能說我空置吧。既然你認定不了空置行為,也就沒辦法征稅。頂多也就處罰一下另一種空置房,比如開發(fā)商的捂盤惜售,這種事罰款就行,沒必要走稅收,那樣還得立法,太麻煩了。
但是,隨著搶房熱越來越厲害,如何逼出炒房者手上的空置房,確實成為一個難題。否則住房的效率太低了。大量的房子都被浪費掉了。房子這種東西,如果囤積居奇,那么他的價格就是往上漲的。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?有兩種辦法可用。
上策比較簡單,通過房產稅,對二套以上的住房的,加征懲罰性稅收,你房子多,我不管你是不是出租,都要交稅。房子越多稅收越重,這就逼著你往外租房,如果不出租,每年的稅收你就承擔不起。租出去起碼能緩解一下稅收的壓力。這種稅不用上門去收,就在房產過戶的時候補齊,你的房子要還想賣,還想給子孫繼承,你就老老實實去交稅,否則以后滯納金就可能罰出天價。當然,對于窮人肯定要給予免征面積,這就是最典型的鼓勵自住,打擊炒作的政策。用稅收來調節(jié)市場。至于說房產稅推升房租,這根本不可能,房租是由城市收入決定的,他一個月賺5000,你讓他交6000房租,他就回老家了。你找不到租客,就自然把房租降下來了。反而房產稅還能逼出空置房,增加租賃市場供給。一舉兩得。
下策就比較復雜,那就是通過新技術的應用,認定空置房,并且開征空置稅。這個權力需要下放到小區(qū)物業(yè),然后還要給物業(yè)返點,這樣他們才有動力去抓空置想象,一家一戶,需要到物業(yè)備案,你把房子租出去也要備案。并制作虹膜識別和指紋識別打卡機,這個很便宜,北京很多廉租房小區(qū),都已經使用了,就怕申請廉租房的用戶把房子轉租出去,通過系統(tǒng)每天收集數(shù)據,如果出差,或者長期駐外,要主動說明情況,出示相關證據,比如飛行記錄等等。唯一住房的可以放過,如果并非唯一住房的,加入重點觀測名單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門禁系統(tǒng)數(shù)據異常,物業(yè)向稅務部門提供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,然后稅務再向自來水和電力部門調取使用記錄。如果判定有空置嫌疑,可以下發(fā)通知。房主要來說明情況。提供不了合理解釋的,就要被征收空置稅。這個稅也不必上門去收,直接記在房產檔案里,過戶的時候補齊。
這么做確實相當麻煩,而要想逃避征收空置稅的辦法也是有的,比如就是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進入,然后通過一些智能化設備,操作電器耗電,故意制造上下水等等。征稅的成本高,逃稅的成本也不低。所以很多人可能還是怕麻煩,就會主動把房子委托給中介出租,這樣目的就達到了。至于個別人,我就是不怕麻煩,我就是不出租,就是使用各種手段逃稅,然后找各種借口不斷去說明緣由,我相信這是極少數(shù)。而且這些人的手里的房子也不會特別多,這有個十套八套的,他也跑不過來。所以綜合來看,征收空置稅確實很難,但辦法還是有的,就看你想干不相干。
融360

熱點關注
免責聲明:本站所刊載的所有的房源信息、活動信息、資料及圖片均由網站用戶提供,其真實性、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負責,本網站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。所有信息請與經紀公司、房產公司、家裝公司、業(yè)主個人等確認為準!
贛公網安備 3607810200001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