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吃午飯,筆者接到了某房地產中介人員的電話,詢問房子是否出租或出售。
自從買房之后,筆者都已經記不清,這是第幾次該房地產中介人員打電話詢問這事了。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,筆者都是拒絕的,因為一旦出租或出售,筆者將面臨無房可住的窘境。
讓筆者更為煩惱的是,就算已經明確拒絕了,這些中介人員還是時不時地來“關心”一下。
需要說明的是,筆者并沒有委托任何房地產中介賣房或者出租房屋,更沒有在中介處留下任何信息。
那么,問題來了,房地產中介是如何能夠詳細地說出筆者所住的小區(qū)、所在的樓層,甚至是房間號的?又是如何得到聯(lián)系方式的?
顯然,是信息泄露了。其實,對于信息泄露這事,筆者也是見怪不怪了。反正,經常會接到一些“熟人”的電話,開口就是各種推銷。
在這里,筆者不禁想問,對于房地產中介人員隔三差五地“關心”房主的這種行為,是否也是屬于房地產亂象之一?是否需要予以嚴厲打擊?
9月19日,北京市住建委等11個部門發(fā)布了《關于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(guī)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》,列明了四方面的重點整治內容,分別是投機炒房行為、房地產經紀機構違法違規(guī)行為、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和虛假房地產廣告。
上述四方面的重點整治內容中,“房地產經紀機構違法違規(guī)行為”共包括七種情形。但是,整份通知讀下來,對中介時不時地“關心”房主這一行為,并沒有提及。
不過,通知最后倒是有明確提出:要暢通群眾舉報投訴渠道,引導公眾參與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。對群眾反映強烈、問題突出的典型案例要掛牌督辦,及時公布查處結果,回應社會關切,著力構建房地產市場共治共管的局面。
不知道中介機構時不時地打電話“關心”房主,是否屬于“群眾反映強烈、問題突出的典型案例”。如果是,筆者倒是想向相關部門投訴這一問題。
對于這一問題,在此前公布的《北京市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》(征求意見稿)中倒是有所提及。辦法稱,房地產經紀機構和房地產經紀人員不得有“未經委托,采取撥打電話、發(fā)送信息、上門洽談等方式騷擾他人并造成當事人投訴”的行為。
對此,筆者認為,房地產中介機構的這種“關心”,理應屬于房地產亂象之一,并且應予以嚴厲打擊。因為他們的這種行為,已經對老百姓造成了騷擾。
(責編:伍振國、孫紅麗)

熱點關注
免責聲明:本站所刊載的所有的房源信息、活動信息、資料及圖片均由網站用戶提供,其真實性、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負責,本網站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。所有信息請與經紀公司、房產公司、家裝公司、業(yè)主個人等確認為準!
贛公網安備 36078102000015號